敦煌徒步地点-雷墩子,雷墩子是汉代长城烽燧。在长城的防御体系里,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——烽火台历史悠久,它们又被称为烽燧、烽堠、烟墩等,至晚在春秋时代已经习用。唐代的瓜州戈壁里,除了布置了密集的古城之外,也设有五座这样的烽火台——“五烽”。遇有敌情发生,白天施烟,夜间点火,台台相连,传递消息。
就是这些为防患敌人入侵而建的连锁建筑,成了正被通缉的玄奘,西行路上巨大的威胁。他既怕被守烽的士兵发现而被遣返,却又非常依赖这些烽墩作为指路的标记,他还亟需找到烽墩下面的水源,才能继续走下去。所以,深夜闯五烽,是通过这里的唯一办法。从史料分析,五烽中的第一烽就在附近,但考古发掘却一直没有确定其地址。
因此,也有人认为雷墩子就是第一烽。白天潜伏在沙沟里的玄奘,果然在“五烽”中的第一烽——雷墩子西面看见了水,但当他跑去用皮囊盛水的时候,一只响箭射向他,他被发现了。幸运的是,这座墩台上的守烽人王祥对玄奘颇有好感,劝阻失败后,次晨“使人盛水及麨饼”并送行十余里,嘱“径向第四烽”,告以第四烽烽官王伯陇亦有善心,且是王氏宗亲,必会给予帮助。借助他们的帮助,外加一些运气,玄奘才顺利过了五烽,到达莫贺延碛,也就是后来小说中所说的八百里流沙河。